一.出廠檢驗:
抹灰干拌砂漿出廠檢驗包括初凝時間、抗壓強度、密度、稠度和收縮率。
(1)材料的標準稠度
干拌砂漿按具體的設計標準用水量加水混合后,按規定方法攪拌均勻。以此判斷材料的性能,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方法原理是抹灰砂漿的濕砂漿對標準試桿(或試錐)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通過試驗濕砂漿的沉入度,確定砂漿的基本性能是否符合出廠要求。
(2)砂漿保水性
砂漿混合物能夠保持水分的能力稱為保水性。保水性也指砂漿中各項組成材料不易分離的性質。
(3)分層度
砂漿的保水性是用分層度表示的。攪拌均勻的砂漿靜置30min后,上下層砂漿沉入量的差值,稱為分層度。
(4)砂漿的流動性
砂漿的流動性也叫稠度,是指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流動的性能。施工時,砂漿鋪設在粗糙不平的磚石表面上,要能很好地鋪成均勻密實的砂漿層,抹面砂漿要能很好地抹成均勻薄層,采用噴涂施工需要泵送砂漿,都要求砂漿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砂漿的流動性和許多因素有關,膠凝材料的用量、用水量、砂粒粗細、形狀、級配,以及砂漿攪拌時間都會影響砂漿的流動性。干拌砂漿濕砂漿的流動性可在實驗室中,用砂漿稠度儀測定其稠度值(即沉入量)來表示砂漿的流動性。傳統砂漿流動性的選擇與砌體材料及施工天氣情況有關。對于多孔吸水的砌體材料和干熱的天氣,則要求砂漿的流動性要大些。相反對于密實不吸水的材料和濕冷的天氣,可要求流動性小些。而擁有良好保水性能的干拌砂漿的流動性可基本穩定在一個相對標準的稠度范圍。
1. 《蒸壓加氣混凝土用砌筑砂漿與抹面砂漿》(JC890-2001)。
2. 《建筑砂漿基本性能試驗方法》(JGJ70-1990)。
3. 《水泥膠砂干縮試驗方法》(JC/T603-1995)。